儲蓄意愿高 1月份理財產品規模再縮水
儲蓄意愿高 1月份理財產品規模再縮水《一二三四在线播放 高清 免费视频网站》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和建議,一二三四在线播放 高清 免费视频网站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劉筱攸謝忠翔
拐點還沒有到來,銀行理財還在承受規模下降的壓力。今年1月,銀行理財規模繼續保持收縮之勢。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悉,今年1月,11家規模前列的理財公司產品(僅以子公司管理口徑計)管理規模單月下降約8300億元。與此同時,“蹺蹺板”效應更為明顯,央行1月份數據顯示,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
日前,中國理財網披露的2022年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報顯示,過去一年投資者數量持續提升的同時,投資者投資風格更趨于保守。而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例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記者獲悉,截至1月末,“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理財公司及招銀、興銀、信銀、浦發、光大、平安共11家理財公司的產品管理規模約為16.32萬億元,較去年12月末減少約8300億元。其中,上述5大行理財公司規模降幅約7600億元。
從貨架品類看,主要配債的固收類產品降幅仍在繼續擴大,11家理財公司1月份該類產品減少近8000億元。5家國有行理財公司成固收產品縮水“主力軍”,單月規模減少逾7400億元,占存續理財規模比例自去年末下降0.42個百分點至93.1%。同時,作為“穩規模利器”的現金管理類產品——1月份上述11家理財公司合計單月縮減逾4200億元,不過,仍有3家股份行理財公司該類產品逆勢增長。
由于混合類產品基數較小,11家理財公司單月減少約300億元。因混合類產品降幅低于固收類,5家國有行理財公司混合類產品占比較去年12月末上升0.4個百分點至6.68%。在權益類產品方面,多數公司該項產品規模及占比變化不明顯,個別股份行理財公司微增。
在去年股、債兩輪大調整引起的“贖回潮”下,理財公司規模排名發生大幅變化,期間亦有“黑馬”脫穎而出。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的數據顯示,理財公司存續規模行業排名上,除了招銀理財穩坐“頭把交椅”外,行業規模第二、三,已由去年11月末的建信理財和農銀理財,暫時變成了興銀理財及建信理財。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暫時性格局,1月份規模增減與分行渠道的作用力緊密相關,同一規模區間的理財公司規模貼合很近。
記者了解到,興銀理財由去年6月起至今,存續規模大體平穩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興銀理財的行外代銷渠道數量也暫列全市場排名第一。
一邊是銀行理財規模持續收縮,另一邊卻是資金加快流入儲蓄端。
近日,央行披露的今年1月金融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近日在研報中表示,2022年以來,居民存款增量和增速明顯超過往年季節性,帶動M_[2]增速上行。根據測算,2022年超額存款為7.8萬億元。他在研報中表示,就本輪儲蓄上行而言,主要有三個貢獻項目,分別是日常消費減少、購房需求減弱和理財存款化。該研報預計,理財向存款轉移,約為凈存款增加貢獻1萬億元。
央行近期調查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居民儲蓄意愿增強的現象。根據央行調查統計司去年12月27日披露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2.8%,與第三季度基本持平;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第三季度增加3.7個百分點,這一比例為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 高清 免费视频网站》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和建議,《一二三四在线播放 高清 免费视频网站》根據上述調查報告,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5.5%,創近年來最低值。居民偏愛的前三項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托產品”和“股票”,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44.1%、20.4%和14.7%。
2月17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去年初增長18.96%,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新增1508.09萬人,機構投資者數量新增33.28萬個。
理財年報顯示,從投資者風險偏好分布情況來看,2022年理財投資者整體風格更趨保守,其中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2021年進一步增加,分別增加1.10個百分點和0.55個百分點;其余三類(平衡型、成長型、進取型)偏好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則相對減少。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35.44%。
- 深主板注冊制申報第一股翔騰新材“擦線”IPO 眾資本獵手組團潛伏
- 港股回調 機構加速逢低布局
- 美聯儲會議紀要料顯示 支持更大幅度加息和更高利率峰值的程度
- 夯實銀行資產質量壓艙石
- 出生人口“六連降”!河南62年來首現負增長,專家稱生育補貼效果或有限
- 新老能源建設齊發力 擴投資多路并進
- 新一輪國內找礦,找哪些礦?
- 中原區沖刺GDP千億目標
- 嘔吐、腹瀉……近期流行的諾如病毒,怎么預防
- 大幅加倉!摩根大通出手了!
- 美聯儲會議紀要:在上次會議上 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都支持加息25個基點
- 京津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
- 征求意見!佛山部分區域擬恢復購房入戶
- 高頻數據春意濃,今年經濟開局延續回升態勢
- 重磅!諸暨要出房產新政!延長契稅補貼時間!
- 專訪嘉實基金蔡丞豐:ESG有助于篩選優質企業, 看好醫藥、ChatGPT產業機遇
- 中企洋生意最青睞哪些“熱土”
- 銀行業轉型要擺脫“看天吃飯”
- 比爾·蓋茨又有新動作!超9億美元入股世界第二大啤酒制造商
- 專家:2023年能源投資有望保持合理增長 繼續發揮擴大有效投資的積極作用
- 玻利維亞確診超8900例登革熱病例
- 聯儲會議紀要:官員們傾向進一步加息 幾乎全體贊成放慢升息步伐
- 城市漢族人口比例:上海、南京98%,深圳93%,南寧呢?
- 財聯社2月23日電,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與會者表示需要限制性貨幣政策,直到美聯儲確信通脹正下降到2%,并稱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與會者表示經濟前...
- 新西蘭聯儲主席奧爾:看到物價壓力開始緩解的早期跡象
- 權益固收“雙管齊下”公募ESG主題產品發行升溫
- 農行“連心貸”出圈!業內:可加強還款能力但應注意違約風險
- 權益固收“雙管齊下”,公募ESG主題產品發行升溫
- 保險私募基金登記數量創新高
- 棚戶區改造政策匯編(含資方準入、補償條件、稅務補貼)
- 突發!萬億銀行巨頭遭大手筆減持
- 俄總統普京發表視頻講話 慶祝俄羅斯祖國保衛者日
- 多地監管部門提示:經營貸置換房貸存風險
- 中國貿促會:超七成中國企業 將維持或擴大對外投資規模
- 中國ESG邁向全球 Wind ESG評級獲頒最佳解決方案獎
- 光伏龍頭加碼一體化產業鏈利潤格局生變
- 南方特稿| 蓉城“學院派”來莞創業記
- 機構密集調研 中小市值公司受青睞
- 多地鼓勵生育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母嬰行業
- 京津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
更多
熱點 | 中金前海股權投資及王海鵬被公開譴責 變相承諾保收益
不少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職工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是深化醫保改革、提高參保職工醫療保障水平、增強群眾獲得感的客觀需要,是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
熱點 | 公布CPI構成,非常重要
網友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從2018年排隊退99元押金,到現在已經5年了,“當時我前面排了1000多萬人,也不知道啥時候能退完
熱點 | 資金見好就收 ETF連續兩周遭凈贖回
而且慢慢也從政府提供服務,變成政府和市場共同提供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這對于交通和財政的可持續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熱點 | 企業可巧用套?!胺€價鎖利”
去年前三季度,京東營收增速要遠遠低于拼多多,拼多多業績可以用驚艷來形容。拼多多銷售產品價格更低,四處投入廣告,而營收和利潤情況更好,值得整個電商行業研究。
熱點 | 央企經營新指標意在提質增效防風險
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傳統的家居攝像頭因隱私性低和存在死角等兩個“硬傷”,難以滿足監測老人狀態的需求。
熱點 | 專訪嘉實基金蔡丞豐:ESG有助于篩選優質企業, 看好醫藥、ChatGPT產業機遇
芯片先進封裝技術是中國打破“卡脖子”局面的戰略突破口,目前芯片在物理尺寸上已經做到了極致,難以再縮小,要想提高性能,以往平鋪芯片元件的做法行不通,唯有堆疊芯片元件以提高“容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