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mart Beta到指數增強,公募量化真的崛起了嗎?
從Smart Beta到指數增強,公募量化真的崛起了嗎?《播放190×6》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和建議,播放190×6所以在202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提過什么紅利低波了,那一年也是曹名長被罵得最慘的一年,你說你2020年買這類產品,心態會不會爆炸?為什么說布局產品的時候也要看運氣,比如方正富邦當年布局了市場唯二的白酒基金,但沒等到白酒的阿爾法就清盤了,這種產品不可能再有第二只;但方正富邦保住了唯一的一只保險主題指數,去年四季度終于迎來了行情。
一個布局比較成功的SmartBeta策略產品是華夏的創成長,同樣是在19年成立的,這個ETF在20年和21年殺瘋了,那時候我的幾個朋友最愛掛在嘴邊的話是:你們天天研究主動權益基金有個什么意思?買什么都不如定投創成長和白酒基金!回過頭來看,什么SmartBeta,都是時代的Beta。
如果要給這幾年SmartBeta策略做一個復盤和總結,我的結論是,現在看雖然不算成功,但對于超前布局的幾家基金公司而言,這類產品未來可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時代風口的王牌。
其實我之前就有一個疑惑,就是所謂的SmartBeta,其實說到底還是暴露特定的因子敞口,因子的有效性可能只會持續幾年甚至更短,本質上還是工具類的產品,費率比主動低,比指數高,需要有一定投資能力的人去做,而不一定適合個人投資者。
《播放190×6》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和建議,《播放190×6》沒火起來有原因,但以后FOF和投顧,能不能幫個人投資者配置?未來的想象空間還是有的。
二、指數增強火了,又沒火其實不論是SmartBeta策略,還是增強指數,都歸口為量化投資的一部分,你通常會看到一個典型的基金經理下面掛了好多產品,包含了中證500指數、中證500增強指數、XX量化增強等。
對于一個量化增強的基金經理而言,通常會發行一個中證500增強指數,一個中證1000增強指數,然后再搞幾個XX量化增強,不說是跟蹤什么的,但表面上說是主動量化,但大致也是一個跟蹤中證500或者中證1000的增強指數。
其實這類產品是從去年火到了今年,尤其是因為今年小盤股比較強,國證2000和中證1000是最強的寬基指數,就導致了關注度突然上升了。
但國證2000指數現在只有三家左右,關注度一般,有沒有股指期貨,所以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大家焦點都在中證1000上,基金報做了一個業績統計:投資者在買指數增強的時候,不免覺得還是跟指數掛鉤太強了,有沒有看起來更加主動一點的、黑盒一點的產品?那就是這些所謂的主動量化產品了:其實本質上也是某一個寬基指數的增強,而且今年業績越好,可能選股就越下沉到小市值。
當然上述的表格不全,也不作為投資依據。
接下來就是提示風險了,量化/指增產品,尤其要關注規模小的,不要輕信基金經理說“我的管理規模邊界很大”,小盤股的流動性就那樣,這種產品天然就做不大,除非整個市場成交量提高一個檔次。
提起公募量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個行業笑話般的存在。
中小盤增強的盛宴,往往伴隨著流動性風險。
行業普遍認為,公募做不了量化,事實也確實如此,現在國內做量化名氣最大的可能就是幻方量化和衍復投資等私募機構。
盈虧同源!之前提示過這類產品的風險點,如果是微盤股策略,那么當市場流動性收緊的時候,持倉的微盤股也是賣不掉的。
市場不光是短期的線性外推,也會進行長期的均值回歸。
具體原因和客觀大環境,我這里就不贅述了。
你們說一類做不大的策略,為什么要追求火呢?連百億私募量化都要偶爾封盤,你們就細想吧。
公募早年雖然也有“量化四大天王”的說法,但大家基本上都不熟悉。
哪天這類小盤股微盤股策略被流動性收緊的環境打爆了,我也不驚訝。
盛豐衍剛火起來的時候,我還統計過他和這四大天王的業績對比:今天淺淺一下公募量化,因為我確實不懂,所以不會寫很深入,請大家見諒。
當然提示風險也不是說就不能買,大家了解風險特性和收益來源后,相信對自己的投資會更有把握。
一、沉淪的SmartBeta策略18年~19年的時候,短暫流行過一段時間SmartBeta策略,記得當時嘉實基金應該是這方面的先驅(據說是因為最早布局了相關的產品線,09年就布了一個基本面50),但前幾年大家主推的都是紅利低波因子的產品,在接下來三年的結構性大行情中幾乎全軍覆沒。
(風險提示: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
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共有37家基金公司布局了114只SmartBeta指數產品(不同份額分別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SmartBeta策略在進行指數編制時,不再僅依據市值進行選股和加權,而是選擇在一些特定的風險因子上進行暴露,如紅利、低波動、價值等,從而獲得特定風險調整后的收益,由于這些因子是主動投資過程中挖掘出的相對穩定的Alpha,更能從基本面或技術面實質進行指數成份股的選股和加權,因此往往能獲得超越市值加權指數的收益(咳咳,理論上)。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基金公司布局產品是很考驗戰略思維的,也帶有很多運氣成分。
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站在18年底、19年初的時候,回測一下行情,紅利因子+低波因子是最強的,大家在申報產品的時候還是會有線性外推思維:因為紅利因子過去三年表現不錯,所以未來三年也會表現不錯;因為XX基金經理過去三年業績很炸裂,那么他未來三年的業績也會非常炸裂。
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所以在202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提過什么紅利低波了,那一年也是曹名長被罵得最慘的一年,你說你2020年買這類產品,心態會不會爆炸?為什么說布局產品的時候也要看運氣,比如方正富邦當年布局了市場唯二的白酒基金,但沒等到白酒的阿爾法就清盤了,這種產品不可能再有第二只;但方正富邦保住了唯一的一只保險主題指數,去年四季度終于迎來了行情。
一個布局比較成功的SmartBeta策略產品是華夏的創成長,同樣是在19年成立的,這個ETF在20年和21年殺瘋了,那時候我的幾個朋友最愛掛在嘴邊的話是:你們天天研究主動權益基金有個什么意思?買什么都不如定投創成長和白酒基金!回過頭來看,什么SmartBeta,都是時代的Beta。
如果要給這幾年SmartBeta策略做一個復盤和總結,我的結論是,現在看雖然不算成功,但對于超前布局的幾家基金公司而言,這類產品未來可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時代風口的王牌。
其實我之前就有一個疑惑,就是所謂的SmartBeta,其實說到底還是暴露特定的因子敞口,因子的有效性可能只會持續幾年甚至更短,本質上還是工具類的產品,費率比主動低,比指數高,需要有一定投資能力的人去做,而不一定適合個人投資者。
《播放190×6》并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和建議,《播放190×6》沒火起來有原因,但以后FOF和投顧,能不能幫個人投資者配置?未來的想象空間還是有的。
二、指數增強火了,又沒火其實不論是SmartBeta策略,還是增強指數,都歸口為量化投資的一部分,你通常會看到一個典型的基金經理下面掛了好多產品,包含了中證500指數、中證500增強指數、XX量化增強等。
對于一個量化增強的基金經理而言,通常會發行一個中證500增強指數,一個中證1000增強指數,然后再搞幾個XX量化增強,不說是跟蹤什么的,但表面上說是主動量化,但大致也是一個跟蹤中證500或者中證1000的增強指數。
其實這類產品是從去年火到了今年,尤其是因為今年小盤股比較強,國證2000和中證1000是最強的寬基指數,就導致了關注度突然上升了。
但國證2000指數現在只有三家左右,關注度一般,有沒有股指期貨,所以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大家焦點都在中證1000上,基金報做了一個業績統計:投資者在買指數增強的時候,不免覺得還是跟指數掛鉤太強了,有沒有看起來更加主動一點的、黑盒一點的產品?那就是這些所謂的主動量化產品了:其實本質上也是某一個寬基指數的增強,而且今年業績越好,可能選股就越下沉到小市值。
當然上述的表格不全,也不作為投資依據。
接下來就是提示風險了,量化/指增產品,尤其要關注規模小的,不要輕信基金經理說“我的管理規模邊界很大”,小盤股的流動性就那樣,這種產品天然就做不大,除非整個市場成交量提高一個檔次。
中小盤增強的盛宴,往往伴隨著流動性風險。
盈虧同源!之前提示過這類產品的風險點,如果是微盤股策略,那么當市場流動性收緊的時候,持倉的微盤股也是賣不掉的。
市場不光是短期的線性外推,也會進行長期的均值回歸。
你們說一類做不大的策略,為什么要追求火呢?連百億私募量化都要偶爾封盤,你們就細想吧。
哪天這類小盤股微盤股策略被流動性收緊的環境打爆了,我也不驚訝。
當然提示風險也不是說就不能買,大家了解風險特性和收益來源后,相信對自己的投資會更有把握。
(風險提示: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
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 美科學家發現近常壓室溫超導材料?專家稱“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 室溫能否超導,很快見分曉!頂級專家,密集發聲
- 山東淄博發現一處龍山時期遺址
- 美國硅谷銀行事件引關注 美團稱對公司沒影響
- 太意外!突然宣布倒閉
- 澳洲將上百噸不純金條賣到中國?多方回應!肇慶人趕緊自查!
- 傳Meta新一波裁員計劃將于下周宣布 預計規模與去年相當
- 德國郵政與工會談判成功 達成勞資協議
- 澳洲將上百噸不純金條賣到中國?多方回應!肇慶人趕緊自查!
- 巴西南部旱情持續 375個城鎮進入緊急狀態
- 硅谷銀行帶來幣圈共震!穩定幣USDC史上最大跌幅,擠兌風波爆發
- 澳洲將上百噸不純金條賣到中國?多方回應!肇慶人趕緊自查!
- 硅谷銀行破產啟示錄:產品期限錯配、大量配置MBS,強勢加息周期下淪為犧牲品
- 硅谷銀行48小時從爆雷到破產記錄
- 巴西南部旱情持續 375個城鎮進入緊急狀態
- 陸家嘴財經早餐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 超30家銀行已公告:無主動交易處理等信用卡,進行相關處理
- 千萬懸賞!千億車企巨頭高管痛斥網絡水軍 “電池自燃篡改成車主自己點火”
- “已敲定購買蘇-35戰機”
- 印尼山體滑坡死亡人數升至44人
- 近5萬年前病毒,仍具感染性!
- 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
- 太意外!突然宣布倒閉
- 剛剛,浦發硅谷銀行緊急回應!美團發聲:沒放存款!破產風暴直擊硅谷,最黑暗一天?幣圈驚魂一跳,發生了啥
- 德國郵政與工會談判成功 達成勞資協議
- 室溫能否超導,很快見分曉!頂級專家,密集發聲
- 印尼山體滑坡死亡人數升至44人
- 這類基金產品“大回血”!
- 硅谷銀行已被美國監管機構接管 專家:破產是必然
- 日飆12.48%!油運超級周期來了?
- 近5萬年前病毒,仍具感染性!
- 硅谷銀行破產啟示錄:產品期限錯配、大量配置MBS,強勢加息周期下淪為犧牲品
- 千萬懸賞!千億車企巨頭高管痛斥網絡水軍,"電池自燃篡改成車主自己點火"
- 美國硅谷銀行為何走到今天?
- 3·15法庭見!這家基金公司再遇"羅生門"!兩次仲裁未果,債券踩雷誰的"鍋"?
- “已敲定購買蘇-35戰機”
- 硅谷銀行48小時從爆雷到破產記錄
- 一周展望:重磅數據將輪番“轟炸”,CPI恐再度引爆黃金拋售力量
- 美國硅谷銀行事件引關注 美團稱對公司沒影響
- 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其與國內合資企業的上海浦發硅谷發緊急聲明!
更多
熱點 | 剛剛,浦發硅谷銀行緊急回應!美團發聲:沒放存款!破產風暴直擊硅谷,最黑暗一天?幣圈驚魂一跳,發生了啥
他說:“要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熱點 | 理財周刊:全面注冊制催生新機遇,券商紛紛加碼投行業務
2013年11月,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熱點 | 室溫能否超導,很快見分曉!頂級專家,密集發聲
在更換分析師后,高盛給出的目標價199美元也相當激進,遠高于華爾街平均預期的169美元。
熱點 | 硅谷銀行44小時閃崩 歸根結底卻得追朔到疫情中對美國國債的押注
如何堅定信心,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于斗爭
熱點 | 美國硅谷銀行事件引關注 美團稱對公司沒影響
根據預算報告,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250億元、增加20億元,擴大普惠性教育資源供給
熱點 | 近5萬年前病毒,仍具感染性!
該基金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一份表格中披露了這些股票交易。